叶子花(通常指三角梅)的修剪对保持株型、促进开花和植株健康非常重要。以下是修剪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:
1. 花后修剪:每茬花开败后立即修剪,促进新枝萌发,为下次开花做准备。
2. 春季整形:早春萌芽前(气温稳定在15℃以上)进行重剪,调整整体株型。
3. 日常修剪:随时剪除枯枝、病弱枝、徒长枝。
1. 工具准备
使用锋利的修枝剪或园艺剪刀,用酒精或火烤消毒,避免感染。
2. 清理枯弱枝
优先剪去枯黄、病害、细弱的枝条,减少养分消耗。
3. 短截徒长枝
将过长的枝条剪短1/3~1/2,保留芽点(枝条上凸起的小点),促进分枝。
内向枝、交叉枝、重叠枝从基部剪除,增强通风透光。
4. 控制株型
爬藤型:保留主蔓,侧枝留3~4个芽点修剪。
灌木型:将枝条剪成伞状或圆形,保持紧凑。
盆景造型:按设计剪除多余分枝,保留骨干枝。
5. 花后修剪
残花连带下方1~2对叶片一起剪除,避免结籽消耗养分。
1. 避免过度修剪
每次修剪不超过总枝条的1/3,防止植株衰弱。
2. 芽点方向
剪口选在芽点上方0.5~1厘米处,斜切45°,芽点朝外以扩展株型。
3. 修剪后养护
剪后施缓释肥或稀释的磷钾肥,促进新枝萌发。
保持光照充足,适当控水(叶片微蔫再浇水)可刺激花芽分化。
4. 警惕白浆
三角梅剪口会流出白色汁液,需戴手套操作,避免接触皮肤。
不开花:修剪后增施磷钾肥(如磷酸二氢钾),每天保证6小时以上直射光。
株型松散:对顶端枝条多次摘心(掐掉嫩尖),促使下部萌发侧枝。
病虫害枝:发现红蜘蛛、蚧壳虫等,剪除严重受害枝并喷施药剂。
通过合理修剪,三角梅可保持旺盛生命力,每年开花3~4次。若植株老化,可在春季齐地重剪(留10~15厘米主干),促发新枝更新复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