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肉植物出现叶片化水、脱落的现象,通常是由于浇水过多、环境潮湿、低温冻伤或根部腐烂导致的。以下是详细的解决方法和预防建议:
原因:多肉化水最常见的原因是土壤积水,导致根系缺氧腐烂,叶片细胞破裂(表现为透明、软烂)。
处理:
停止浇水,将花盆移到通风、干燥、有散射光的地方。
检查盆土是否排水良好,若土壤长期潮湿,需更换为透气性好的多肉专用颗粒土(如泥炭+珍珠岩+颗粒土混合)。
操作步骤:
1. 脱盆检查:小心取出多肉,清理根部土壤。
2. 修剪烂根:剪掉发黑、发软的腐烂根系,保留健康部分(白色或浅黄色根系)。
3. 消毒杀菌:用多菌灵溶液浸泡根部15分钟,晾干12天。
4. 重新上盆:换新土(干燥的颗粒土),35天后少量浇水。
通风:保持环境空气流通,避免闷湿(尤其夏季和梅雨季)。
光照:提供充足散射光,避免长期阴暗或暴晒(夏季需遮阴)。
控温:保持温度在1028℃之间,避免低于5℃或高于35℃(低温易冻伤,高温易闷根)。
浇水原则:干透浇透,不干不浇。可通过牙签或手指插入土中23厘米检测湿度。
季节调整:
春秋生长季:12周浇一次。
夏冬休眠期:减少浇水,每月1次或断水(根据品种和气候调整)。
及时摘除化水叶片,避免感染健康部分。
若茎干也开始腐烂,需砍头保留健康顶端,晾干伤口后重新扦插。
配土:颗粒土占比60%以上(如赤玉土、火山岩、麦饭石等),增强排水性。
花盆选择:透气材质(陶盆、粗陶盆),底部必须有排水孔。
避免叶心积水:浇水时避开叶片中心,尤其夏季易引发黑腐。
控肥:多肉对肥料需求低,生春秋季可少量施缓释肥,夏冬季停肥。
冻伤化水:冬季需保温,避免低于5℃。若冻伤,及时移至10℃左右环境缓苗。
病菌感染:定期用多菌灵灌根或喷叶预防(每月1次)。
服盆期化水:新上盆的多肉未服盆时避免暴晒和浇水,待根系恢复后再正常养护。
通过以上步骤处理,大多数化水多肉可以恢复健康。如果腐烂严重,及时砍头扦插是最后的挽救方法。后续养护中注意控水和环境调控,多肉会逐渐恢复饱满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