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鹃花叶子发黄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,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排查并采取相应措施:
1. 土壤酸碱度不适(缺铁性黄化)
表现:新叶叶脉间发黄,叶脉保持绿色(典型缺铁症状)。
原因:杜鹃喜酸性土壤(pH 4.56.0),碱性土壤导致铁元素无法吸收。
解决:
用硫酸亚铁(按说明稀释)或螯合铁喷叶+灌根。
换酸性土(如腐叶土+泥炭土),定期浇雨水或发酵淘米水。
2. 浇水不当
表现:
浇水过多:老叶发黄、脱落,根部发黑腐烂。
浇水过少:叶片干枯、卷曲,边缘焦黄。
解决:
保持土壤湿润但勿积水,盆土表面微干再浇水。
用透气盆器(陶盆、瓦盆),确保排水孔通畅。
3. 养分不足或过量
缺氮:老叶均匀发黄,植株瘦弱。
缺镁:老叶叶脉间黄化,边缘保持绿色。
肥害:叶片焦黄、卷曲,土壤表面有白色盐渍。
解决:
生长期每月施1次杜鹃专用肥(薄肥勤施)。
肥害时大量清水冲洗盆土,暂停施肥。
4. 光照问题
强光暴晒:叶片出现黄斑、干枯。
光照不足:叶片薄而黄,开花少。
解决:
春夏遮阴(50%70%遮光网),秋冬可接受柔和直射光。
室内养护放在东/北窗台,避免西晒。
5. 病虫害
红蜘蛛:叶背有蛛网,叶片失绿斑点。
叶斑病:叶片出现褐色病斑,逐渐扩大。
解决:
红蜘蛛:喷施联苯肼酯或苦参碱。
叶斑病:剪除病叶,喷代森锰锌或多菌灵。
6. 环境突变
温度骤变:低温(<5℃)或高温(>30℃)导致黄叶。
通风不良:闷湿环境易引发病害。
解决:
保持温度1525℃,冬季远离暖气,夏季避免空调直吹。
定期开窗通风,但避免冷风直吹。
7. 自然代谢
底部老叶偶尔发黄脱落属正常现象,及时清理即可。
1. 检查盆土湿度,调整浇水频率。
2. 观察叶片黄化部位(新叶/老叶)及伴随症状(斑点、卷曲等)。
3. 测试土壤pH值,必要时补充酸性改良剂。
4. 检查根系是否腐烂,严重时需换盆修根。
5. 改善环境条件(光照、通风、温度)。
若问题持续,可拍摄叶片正反面及植株整体照片,便于进一步诊断。
优秀创作者